公元前180年,一代女强人吕后去世。关于她的死因,史书上记载非常简略,只写道:“太后持天下八年,病犬祸而崩。”那么,“犬祸”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汉书·五行志》中有相关记载:高后八年三月,吕后参加祭祀时,途经枳道,突然见到一股像黑狗一样的黑气窜出,迅速逼近吕后的胳肢窝,转瞬间消失无踪。有人解读为赵王刘如意的冤魂作祟,最终导致吕后病重,并在几个月后死去。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吕后在祭祀活动中,走过一条小道时,突然遭遇黑色的气息袭击,身体反应下抬手阻挡,但这股黑气正巧碰伤了她的胳肢窝。随之,黑气消失无踪。之后便有人猜测,这是赵王刘如意的冤魂作祟,最终造成吕后病重,并死于该年七月。
回顾历史,刘邦去世后,吕后与戚夫人争夺皇后之位的过程中,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被毒死。更残忍的是,吕后不仅将戚夫人残忍折磨——砍断手脚、拔舌头、熏瞎眼睛,还将戚夫人变成了“人彘”。完成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后,吕后还曾得意洋洋地将戚夫人惨状展示给汉惠帝看。看到这一切的汉惠帝深受打击,不久后便去世,年仅22岁。吕后深知刘如意若长大必定复仇,便将刘如意召入京城,将其毒死。
吕后的手段残忍,恐怕她的内心也充满了不安。于是,关于刘如意鬼魂复仇的说法应运而生,然而这并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现代学者认为,吕后的死并非单纯由于鬼魂作祟,而是与一种可怕的疾病有关。王充在《论衡》中进一步提到:“吕后且死,妖象犬形也。”意思是吕后去世时,状似被野犬附体。根据这些线索,学者们推测,吕后很可能并非因刘如意的冤魂作祟而死,而是死于狂犬病。
展开全文
结合《史记》的相关记载,吕后在祭祀途中曾被狗咬伤,几个月后便开始发病并最终去世。之所以史书如此隐晦地记载吕后的死因,可能是出于对皇家面子的保护。毕竟,吕后作为一位太后,居然死于狂犬病,这样的死因一旦公开,势必会让朝廷颜面无光。因此,历史学家将她的死因归结为刘如意的鬼魂复仇,这不仅为汉朝遮掩了丑闻,也符合“批吕兴刘”的政治需求。
在吕雉(即吕后)执政期间,她实施了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了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和献书,恢复了很多古老的典籍,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吕后的施政极高的评价:“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靡,衣食滋殖”,充分肯定了她的治国方略。
汉朝初期,制度较为简约,吕后在掌权时确立了汉朝后宫的尊卑制度。她还主持了七年对高祖母亲和兄姐的谥号修改,将刘邦的母亲和姐姐从“夫人”提升为“后”。
吕后称制期间,还为亲族封王。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农历七月三十日),吕后去世。此后,周勃、陈平等人联合起来铲除了吕氏家族的政治势力,并推举汉高祖的第四子继位,成为汉文帝,开始了新的朝代篇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