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世界地图,中国像一块紧凑的拼图,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4亿人,说着相通的语言,认同共同的历史;而欧洲面积与中国相近,却分成44个国家,光官方语言就有24种。为什么欧洲没有统一,是不想吗?实不能也。
欧洲没有统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他们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一个问题是,他们已经错过了统一的窗口期。先看民族,中国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共融共生的路线,夏商周,华夏部落就不断地与周边族群通婚,贸易,到了春秋战国时,虽然诸侯林立,但这些诸侯,要么是周天子的臣子,就是兄弟子侄,身份最差的那位,也是当年有功的养马家奴。
这些人,虽然未必是一家人,却认同同一套的“礼乐文化”。不同的国家,他们的经典文章,道德仪礼也相差不大。甚至当时的“中央雅音”,不管是北边的燕国,南边的楚国,西边的秦国都认可。
不管是孔子还是苏秦张仪,他们凭着所学,不管在周地还是秦国,都可以得到认可。说白了,这些诸侯国,之间的相通之处,大于他们的区别。*哪怕是秦统一六国,对下面的民众来说,区别并不大。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书同文、车同轨,将不同地域的那点文化和度量衡上的小区别,也又给统一了。
统一的秦国,可以北逐匈奴,南下开发南越的雨林。更可以将六国的长城连成一片。统一的好处,是一个有为的君主都能看得明白。
所以,刘邦斩白蛇起义,建立了大汉之后,也继承了秦国的那一套,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正因为汉朝是一个统一的帝国,才能打败北边的匈奴,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广袤的西域。
有这两个朝代打底,后面的朝代有样学样,如果某个朝代没有能力统一中原在大家的眼里,他就不算一个正宗的王朝,最多是偏安的小朝廷,上下五千年的皇帝要是开个PARTTY,这种皇帝只能坐小孩子那一桌上。
而欧洲却没有这个传统,欧洲像一盘撒了各种豆子的沙拉。罗马帝国时期,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族群只是被武力征服,从未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罗马人讲拉丁语,日耳曼人说日耳曼语,各有各的神话和习俗。就像把苹果、橘子、葡萄塞进一个篮子,看着是一堆,其实还是各是各的。
罗马灭亡后,这些族群各自建立王国,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慢慢从拉丁语的碎片里长出来,就像豆子发了芽,彻底成了不同的植物。
再看统一的窗口期,中国抓住了最关键的时机。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到了秦始皇时,用10年时间灭六国,正好在铁器普及、人口流动加速的当口,把统一的制度扎进了土壤里。汉朝接过接力棒,用儒家思想把“忠君爱国”变成全民信仰,就算后来有分裂,大家也觉得“天下分久必合”是天经地义。欧洲却一次次错过窗口。罗马帝国灭亡后,查理曼大帝曾短暂统一西欧,但他死后三个孙子立马把国家分成法、德、意三国,从此再也粘不回去了。
到了中世纪,各国国王忙着跟教皇争权,骑士们守着自己的城堡过日子,没人想着统一。
等文艺复兴时期大家反应过来时,各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国歌、国旗,甚至民族英雄传说。比如英国人认亚瑟王,法国人捧圣女贞德,巴掌大的地方,有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们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与语言,独立民族的种子已经种下,并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历史狂人说要统一,谁理他啊。
欧洲不是没有出现过这种理想远大的狂人搞统一,拿破仑打遍欧洲,想搞“大陆体系”,结果被各国联合打垮;希特勒用武力征服,最后成了历史悲剧;现在的欧盟算是最接近统一的尝试,但英国说退就退,各国在难民、经济政策上吵个不停。这背后,还是因为没有共同的民族根基,又错过了最好的统一时机。
反观中国,就算有过五胡乱华、南北分裂,最后总能重新走到一起。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字、共同的历史记忆,就像一棵大树,哪怕枝叶被风吹断,根还紧紧连在一起。而欧洲更像一片森林,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根系,就算长在一起,也成不了一棵参天大树。
说到底,统一不是简单的土地合并,而是民族认同和历史时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幸运地在合适的时间,用文化把不同族群熔成了一个整体;欧洲则在漫长的岁月里,让差异长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或许就是东西方历史最有趣的区别。
所以,不是欧洲不想统一,而是他们错过了机会,已经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