褡裢的前世今生。

褡裢的前世今生。

四、新时期的腾飞“文革”后,国家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1979年11月,褡裢公社更名为褡裢镇。原先的褡裢镇大队正式称为褡裢村,取消大队部,建立了村民委员会。从此褡裢镇不再是褡裢村的专有名称,而是沙河县直辖的下一级建制单位。新诞生的褡裢镇以其众多的人口、发达的经济成为沙河县的首要乡镇。1980年,褡裢镇管辖包括褡裢村在内的19个村庄,农业人口3.6万人,4万亩耕地,当年粮食总产2800万斤,棉花73万斤。在沙河县和邢台地区,褡裢镇都是粮棉高产、高贡献先进单位。七十年代以后,国家大力发展地方“五小”工业。沙河县先后在褡裢镇建起化肥厂、通机厂、轴承厂、纺织厂、服装厂、食品厂等大批企业。国家规划建设邯邢钢铁基地,天津冶金建设公司(后更名为冶金部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华北矿山建设公司等中央、省直属大型企业也陆续搬迁到褡裢镇。据1980年统计,褡裢镇范围内有中央、省、地、县各级企业几十家,非农业人口近5万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也渐次铺开。几年间,一条条街道开通了,一座座楼房矗立起来了,一家家商店、饭店、旅店开张了,一所所学校、幼儿园、医院建起来了,县影剧院、中心广场、公园、绿地也陆续竣工,投入使用。短短几年时间,褡裢镇就建成为一座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活力充沛、市容整洁的小城市。1987年,褡裢镇和褡裢村又迎来一次凤凰涅槃式的新生。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河县,设立沙河市。4月,沙河市政府决定,褡裢镇划分为褡裢、桥东、桥西三个办事处,镇辖的19个村分别划归三个办事处。从此褡裢镇作为一级建制单位不复存在。但褡裢办事处和褡裢村作为沙河市城区中心的行政单位,借助建市后各项事业大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了历史上的新的腾飞。据2013年统计,褡裢办事处管辖6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人口6.5万;耕地9000多亩;第三产业摊点1600多个,工业企业156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利税3.6亿元。其中褡裢村人口6258人,二、三产业企业摊点859个,从业人员近3000人,当年农民人均收入7000多元。褡裢镇作为一级建制单位不存在了,但是褡裢镇的镇办工业特别是玻璃制造业,在沙河市的经济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80年后,褡裢镇政府为了解决全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兴办了多家乡镇企业,其中之一就是褡裢镇玻璃厂。当时一无钱二无人三无技术,镇政府号召各村凑钱凑人,几经曲折,艰难上马。1983年初玻璃厂正式投产,采用最原始的小平拉工艺,原料是从废品收购站集中收买来的废玻璃,产品叫作再生玻璃,强度、光洁度、透明度都很差。但当时处于紧缺经济时代,又赶上农村兴起建房热,褡裢镇玻璃一投放市场,便供不应求。1986年后,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发展,褡裢镇玻璃厂的人员上至厂长、车间主任,下至炉前工、司机,纷纷回本村建厂,先后在褡裢镇范围内建起十几座玻璃厂。这些厂在商品经济的大海中博击风浪,几起几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破产、兼并、整合,不断改进工艺流程,淘汰落后产能,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把玻璃产业作大作强。目前,沙河市共有玻璃生产企业和深加工企业600多家,有浮法生产线42条,年产玻璃1.6亿重量箱,生产1000余种玻璃深加工产品。玻璃行业年产值290亿元,直接容纳社会劳动力5万余人,带动相关产业3万人。沙河市玻璃的年产量和销售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产品畅销全国,出口到五大洲50多个国家。人们在赞叹今天沙河玻璃产业的辉煌的时候,不会忘记昔日褡裢镇办玻璃厂筚路蓝缕,开拓创业的艰辛。

相关文章

原神钩钩果多长时间刷新一次 原神勾勾果刷新率是多少
office365打不开doc文件

原神钩钩果多长时间刷新一次 原神勾勾果刷新率是多少

📅 06-28 👁️ 533
《不思议迷宫》男巫获得方法以及用法阵容搭配
office365打不开doc文件

《不思议迷宫》男巫获得方法以及用法阵容搭配

📅 07-10 👁️ 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