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如果老四胤禛是“冷面王”,那么老十三胤祥无疑是“侠王”。在那场残酷的九子夺嫡中,老十三与其他兄弟不同,展现出一股侠义之风。尽管出身于皇家,他身上更多的是像民间大侠的气质,义气深重,且为帮助四哥,他曾两度被康熙帝圈禁。可以说,老十三成为了当时夺嫡之中一抹难得的光明。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康熙帝为什么要将老十三囚禁长达十年,这背后是否真的仅仅是为了铺路给老四?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样的事件?
首先,让我们看看康熙帝驾崩前,关于老四胤禛的种种安排。康熙帝在临终前,曾单独召见胤禛,并评价老十三说:“十三阿哥嘛,性情中人,他的心地光明,重情义,但他嫉恶如仇,不懂权变。朕圈禁了他十年,是怕他冲动行事,惹出祸事,牵连到你。经历了这十年的教训,他应该会变得更加成熟,未来可以成为你得力的助手。”
从康熙帝这番话中,表面上看,透露了两个信息。其一,康熙帝担心老十三的性格过于直率,容易被人利用,可能会做出激烈的举动而连累老四;其二,康熙帝圈禁老十三十年,实际上是希望他能够从这些年中汲取教训,成熟稳重,更好地辅佐老四。话外之意,康熙帝也暗示,老四应趁此机会放老十三出来,以便他可以协助自己稳住局面,应对老八一党。
然而,康熙帝的安排并非简单。尽管派了九门提督隆科多前去接老四,康熙帝心里清楚,隆科多是个墙头草,随时可能变节。因此,康熙帝还特意派遣了张五哥和步军衙门的人一起前往接应。张五哥可谓是老四的忠实支持者,老十三更是他的救命恩人,且张五哥的妹妹阿兰嫁给了老十三,这使得他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更加倾向于支持老四。
而更重要的,康熙帝将金牌令箭交给了张五哥,这枚象征着皇帝亲临的尚方宝剑,实际上是给老四一个暗示:在关键时刻,他应当迅速通过张五哥拿到令箭,放出老十三。最终,老十三得以掌控丰台大营的兵权,彻底帮助老四稳固了皇位。
那么,既然康熙帝知道老八一党处于攻势,为何不早早放老十三出来帮助老四呢?有几个原因。首先,如果提前释放老十三,脆弱的平衡很可能会被打破,老八一党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胜算,急于采取过激手段,这样一来,局势可能会陷入无法收拾的地步。因此,康熙帝选择在关键时刻放出老十三,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扭转局势。
展开全文
另外,通常在皇帝驾崩前,他们会为新皇登基后笼络人心。例如,可能会延迟某些官员的升迁,等新皇即位后再进行任命;又或者通过小幅度的惩处来体现新皇的权威。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在临终前解除张廷玉和马齐的大学士职务,这样一来,雍正即位后,便可以恢复他们的职衔,借此增加朝中大臣的忠诚。
至于为何不提前释放老十三,另一个深层次的用意是让老四主动释放他,这样一来,老十三会感激老四,并且更加倾心辅佐他。这不仅有助于稳固老四的统治,也能让老十三为老四效力的意愿更加坚定。
然而,康熙帝所说的圈禁老十三的真相,表面上看似是为了为老四铺路,但实际上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康熙帝其实是担心老四会利用老十三这位在军中有深厚影响力的人物,去进行兵变等激烈的举动。毕竟,皇帝心中充满了疑虑,信任任何人都不容易,尤其是在有过废太子胤礽发动兵变的历史教训后,康熙帝更加心生防备。
另外,康熙帝也深知老八一党为了夺嫡不择手段。当得知老八利用肖国兴陷害太子时,他曾愤怒地说“其心可诛”。这使得康熙帝更加谨慎,生怕老四在压力下铤而走险,发动兵变。因此,将老十三囚禁起来,既是为了保持平衡,也有助于消耗老八一党的精力,防止他们早有准备地反扑。
总的来说,康熙帝将老十三圈禁十年,既有为老四铺路的考虑,也包含了深刻的帝王心术。在那个充满权力斗争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宫廷里,康熙帝的每一步安排都充满了智慧和策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