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小時候得過水痘之後,此病毒便會潛伏在人體內的神經節。患過水痘後,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抑制帶狀皰疹病毒,但隨著年紀漸增免疫系統漸弱(較好發於50歲以後),或是在一些免疫力較差的人身上,此病毒便可能被再活化而伺機出來作亂,在身上長出一些又痛又癢的紅疹和水泡,也就是帶狀皰疹(俗稱皮蛇)。
而帶狀皰疹除了長在眼睛/會陰部/耳朵時較嚴重的情形可能導致失明/失禁/聽力受損以外,最常見的皰疹後疼痛是最為擾人的,疼痛的程度可能很強烈,疼痛的持續也可能達數週甚至數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接受帶狀皰疹疫苗不僅能夠降低帶狀皰疹發的機率,更重要的是預防皰疹後疼痛的出現。
針對18歲以上成人,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帶狀皰疹疫苗,分別為活性減毒疫苗(伏帶疹Zostavax) 與 非活性重組疫苗(欣剋疹Shingrix)。
以下為兩種帶狀皰疹疫苗之比較:
活性減毒疫苗(伏帶疹Zostavax)
非活性重組疫苗(欣剋疹Shingrix)
價格
較低
較高
須施打數
一劑
兩劑 (距第一劑2-6個月後施打第二劑)
適用對象
50-79歲 (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皰疹病史)
50歲以上、
18歲以上之高風險族群
禁忌
對本疫苗任何成分過敏者
對Neomycin過敏者
免疫抑制與免疫缺陷病人(含惡性腫瘤患者、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者、HIV患者、器官移植者、正在或預計使用免疫抑制劑者)
免疫不全者(含急性/慢性血友病、淋巴瘤、其他侵犯股隨或淋巴系統疾病、HIV/AIDS引起免疫抑制、細胞性免疫功能不全)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治療者(高劑量類固醇)
未經治療的活動性結核病
懷孕 (建議接種後避孕3個月)
對本疫苗任何成分過敏者
保護效力
3年內約為50%,但5-8年後保護力顯著下降為20-30%
4年後對70歲以上族群的皰疹後疼痛保護力仍有89%
常見副作用
紅斑、注射部位疼痛/腫脹
頭痛、四肢疼痛
肌痛、注射部位疼痛/腫脹
頭痛、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
疫苗選擇建議之結論:
80歲以上 與 18-49歲者,僅建議接種非活性重組疫苗。
50-79歲者排除禁忌症兩種疫苗皆可接種,但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帶狀皰疹疫苗接種優先建議接種非活性重組疫苗。(仍應視個別狀況決定接種何種疫苗)
18歲以下:沒有證據可證實帶狀皰疹疫苗在此族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常見問題 (以下內容轉摘自「台灣皮膚科醫學會 帶狀皰疹疫苗接種建議」):
Q1: 已接種過活性帶狀皰疹疫苗者,是否還能接種非活性重組疫苗?
A1: 可以,目前建議接種活性疫苗至少8週後始可接種非活性重組疫苗。
Q2:已發生過帶狀皰疹者,是否仍建議接種疫苗?應何時接種?
A2:已得過帶狀皰疹者,短期內再次發作機率低,但長期來說仍有復發風險,仍可考慮施打。
根據目前文獻資料,無法明確建議帶狀皰疹發作多久後才能施打,但不建議在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期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資料來源:
Uptodate: Vaccin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hingles (herpes zoster)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 帶狀皰疹疫苗接種建議 (2022.07)